中美战略沟通举办地从第三地到北京,中美两国进行战略沟通
特约评论员 苏晓晖: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此次访华,展现和凸显的是中美两国进行战略沟通的意愿和需要。确实,两国在保持互动势头。自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之后,两国在多个层级、各个领域都在保持沟通。双方对于这一次沙利文访华都强调意愿,而同时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在此前达成稳定关系的共识之后,再锚定这一目标,尤其是在美国大选的背景之下,本身大选选情激烈,现在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对于中美关系是产生更多的复杂性。一方面,对于拜登政府来说,要防止来自政治对手的攻击,但另外一方面,对华沟通的需要有进一步凸显。
所以在这样的复杂背景之下,沙利文能够成行,展现出的是美国政府对华政策方面的重要的需求。同时拜登也希望这一次的行程能够展现自己的外交能力。而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中美之间的互动能够防止误判,管控分歧,两个大国之间关系的稳定既符合双方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的需求。
中美战略沟通举办地从第三地到北京
此次沙利文访华,外界也关注到了一些细节。此前中美双方分别在维也纳,马耳他和曼谷进行了三轮战略沟通,这次直接来到了北京。此外,沙利文访华随行人员数量发生了变化,新增加了三位具体负责中国事务的人员,并且几乎所有人都会说中文。首先是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朱婉琦,她曾任美国驻华使馆政治官员,之前在华多年,多次就中美关系和中国学者交流。还有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卓伊·李,在读大学时,曾到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过中文,研究生时期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担任过中国事务实习生。白宫国安会政策顾问法萨诺,不仅在上大学时就辅修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还通过了美国大学生在华短期汉语培训项目,到上海东华大学学习过汉语。
除了这三位新面孔,还有两位全程参与了三轮战略沟通,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贝莎兰和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卿康达,两人都曾多次共同访华,贝莎兰曾作为美国国务院外交官派驻北京工作,如今负责统筹中国相关的事务,会说流利的中文。康达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一直担任美国外交系统东亚亚太相关职务,会讲中文和日语。相比前三轮战略沟通,此次来华,美方不仅随行人员人数更多了,而且派出了更多会说中文、对中国有所了解的代表。这些人员变动方面的细节说明了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